自《河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以来,科技奖励制度已成为我省科技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发科技工作者乃至全社会取得一个又一个瞩目的成就。
适应新形势,践行新要求。4月1日起,新修订的《河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正式施行。为切实将奖励办法改革举措贯彻到奖励工作各环节,保证省科技奖励工作规范、有序、高效运行,近日,省科技厅出台了《河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对奖励办法有关规定进行细化解释和补充,对奖励对象、奖项设置、提名方式和评审程序等多个方面进行改革,进一步构建了导向明确、科学规范的科技奖励体系。
“推荐”变“提名”,优化异议处理流程
奖励办法的一个亮点,是落实了科技奖励由“推荐制”调整为“提名制”的改革要求。后者也是国际通行做法。
此次奖励办法及其实施细则修订,将“提名制”这一改革举措进一步压实。
“办法和细则改革了报奖方式,由提名者进行提名,不受理自荐。由省科学技术厅对提名者实行动态调整管理机制。”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举措充分发挥了专家、学者作用,强化奖励的学术性。
同时,办法和细则明确提名者主要职责,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提名遴选机制,对提名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并承担异议调查答复等责任。对不得被提名和授奖的情形进行了细化。
作为程序保障,办法和细则在以往的基础上,优化异议处理流程,明确了异议受理要求与各方对处理异议所承担的职责。
完善评审流程
从推荐到提名,在打破部门垄断的同时,如何保证科技奖不为人情评审所困?
河北科技奖励评审的公正、公开、透明,历来是各界关注的焦点,也是改革回归学术和荣誉的根本之道。“我们始终把完善制度和依法评奖作为保障科技奖励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始终把促进公开、公正、公平评奖作为科技奖励的生命线。”这位负责人强调。
新实施的办法和细则健全了评审机制,通过设立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明确其人员构成,负责省科学技术奖的评审和监督工作。通过建立评审专家遴选机制及信誉管理制度,加强对评审专家的评估与管理。
“细则还明确了各个奖种评审模式与流程。在整个流程中,对操作程序、评价标准做出明确界定,严格实行‘一审三评六公告(示)’制,对各环节操作方式、评价标准、时间要求等做出明确规范。”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比如,对部分通过行业评审的候选人或候选项目,视情况在总评审前组织现场考察等,确保奖励质量和水平。
接下来,省科技厅将按照新的奖励办法和实施细则启动今年的科技奖励提名工作。
完善奖励结构细化奖项设置
对比旧版本,办法和细则从奖励导向、奖项设置、奖励条件等方面作了修改,调整后的河北省科学技术奖奖种分别是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原“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改为“科学技术合作奖”。
“近年来,我省与外省及国外的科技创新合作越来越深入广阔,科技合作与交流成效明显。”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新版本的办法和细则规定,科学技术合作奖每年奖励项目的总数由不超过五项增加到不超过二十项。科学技术合作奖授予范围扩大到开展科学技术合作,对本省科学技术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国外或者省外的个人、组织,包括同本省进行合作研究、开发取得重大科学技术成果的,向本省传授先进科学技术、培养人才成效特别显著的和为促进本省对外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作出重要贡献的三类人员或组织。该奖项奖金数额为每人(组织)10万元。
增加奖励范围也是此次修订的一大亮点。
实施细则对五大奖种的奖励范围进行了解释和说明,拓展了科学技术进步奖范围,在原有“技术开发类”“社会公益类”“重大工程类”基础上,增加“科学技术普及类”和“企业技术创新类”。
增设企业技术创新类,授予综合实力处于全国同行业前列,在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建设中取得显著成效,引领并推动行业科技进步、业态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省内企业。该奖种不分等级,每项奖金30万元。
增设科学技术普及类,授予在表达科学技术知识的视角和方法方面具有重大创新,能够准确进行科学描述,内容通俗易懂且为大众所广泛欢迎,对于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和提高国民科学文化素养发挥重要作用的科普作品的作者。该奖种不分等级,每项奖金10万元。
“我们通过合理设置奖励范围、提名条件、评审标准等,引导激励广大科研工作者在科技创新实践中更好地贯彻‘四个面向’要求。”该负责人表示。
加大监督惩戒力度
个别科研人员、机构存在科研失信行为,这样的情形曾被舆论质疑。
新版实施细则加大了对科技奖励的监督惩戒力度。一方面,实行科研诚信承诺和审核、回避、公示等制度,强化对参与奖励评审的有关单位、评审专家、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
另一方面,对奖励活动各主体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细则规定,候选者、获奖者、评审专家和提名者存在科研失信行为的,记入科研失信行为记录或科研失信黑名单,并按照有关规定实施联合惩戒。
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实行科研诚信承诺和科研诚信审核、对违规人员持续追责,这样的监督惩戒力度将让我省科技奖励更公正、更权威,也进一步为科研人员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引导他们专注研究、发挥潜能。
河北省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内展示的中车唐车高铁模型。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记者李代姣)从河北省科技厅获悉,今年以来,该厅立足为中小企业供技术、配资源、做服务,依托河北省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在供给端汇集优质成果,在需求端挖掘技术急需,在供需两侧匹配中介对接服务,促进更多技术成果走出实验室、迈向大市场、推进产业化。截至目前,共促成技术成果签约落地76项,合同额1.7亿元;1-4月,河北省技术合同成交额146.62亿元,同比增长70.52%。
今年以来,河北省以精准推介促进技术成果对接落地,通过常态化征集、网络直报、现场走访调研等方式,在全省骨干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成果"大筛选""大起底"活动,共征集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和奖励成果、省科技奖励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成果、高新技术项目成果等715项。与中科院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国际技术转移协作网络ITTN等合作,联建成果转化中心14个,大量汇集国际国内优质技术成果。在河北省科技成果转化网开辟"新技术发布"专栏,围绕服务全省主导产业和高新区等重点功能区,分门别类、精准发布最新技术成果682项。
"一对一"撮合促进技术成果对接落地,通过供需库智能匹配、优质成果"揭榜挂帅"、走访企业送技术上门等方式,有针对性地促成"一对一"精准对接。目前,河北省科技成果转化网已汇集技术供给7万余条、企业需求8000余条,通过平台智能匹配系统,对契合度较高的供需双方安排重点对接服务。河北省科技厅印发《关于征集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揭榜挂帅"重大需求的通知》,分工业、农业、社会发展三大领域,广泛征集技术攻关类需求和成果转化类需求,重点组织实施中科院重大技术成果转化专项,着力攻克制约河北省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难题,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今年以来,组织专业团队走访石家庄、定州等地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210家,提供技术、专家服务500余项。
以品牌性活动促进技术成果对接落地,河北省持续组织科技成果直通车、银企对接会、技术发布路演等活动,打造多频次、高密度、重实效的品牌活动促进更多技术成果落地转化。召开首届河北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峰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连续组织省内高校院所技术发布专场、省内高校院所路演专场、京津技术成果路演专场、天津大学技术路演专场、冬奥技术路演专场等7场活动,共发布路演最新技术成果90余项,线上参与人数超900万人次,吸引大批企业咨询对接。
以全链条服务促进技术成果对接落地,河北省健全完善从科技项目研发到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形成纵向贯通省市县、横向联结产学研、延伸链接国内外的技术转移转化服务网络。目前,河北省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共入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21家,建成分中心3个,为技术成果转化落地提供成果评估评价、技术转移转化、技术合同登记、科技金融服务、知识产权保护、法务财务服务等全环节服务体系。今年以来,共培训技术经理人、科技特派员等840余人,为成果转移转化提供更高质量的专业化服务。
可充电、智能称重、防盗追踪,还能在托运时定位,行李箱被香港青年郭玮强加上科技元素,玩出新花样。
自2016年入驻深圳前海青年梦工场至今,郭玮强的公司已申请了20多项发明专利,与10多个海内外知名箱包品牌进行合作,完成了多轮融资,“深圳的政策优势与广东完善的产业链配套,深港两地产业互补优势,让香港的技术研发成果迅速在深圳落地,实现了公司的快速发展。”
“香港很多高校的科研项目,进入生产或者产业化时,一般都会落在广东。‘科研在港澳、转化在内地’是近年粤港澳科技合作的潮流。”香港科技协会会长林至颖说,港澳的科研优势和科研成果,与广东的强大制造力相结合,迸发出巨大的技术引领效应。
在粤港澳大湾区,这样的科创故事不断上演。按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正加快建设。
设施建起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全面提速。深圳光明科学城、东莞松山湖科学城加快建设,散裂中子源稳定运行,未来网络试验设施(深圳)已完成一期工程建设并上线运行。“十四五”时期,大湾区将布局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鹏城云脑网络智能设施、先进阿秒激光设施、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和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原始创新的物质基础更进一步。
“部分大科学装置已实现面向港澳和全球开放共享,中国散裂中子源3台谱仪已完成包括港澳地区在内的近500项用户课题,其中港澳用户占比超过10%;国家超算广州中心港澳网络专线服务港澳地区用户超过200家。”广东省科技厅副厅长梁勤儒表示,大湾区内创新要素跨境流动不断加快,其所能发挥的聚人才、聚成果的作用将极大提升大湾区的科技创新能力。
平台搭起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合作加快。广州国家实验室挂牌成立,中科院香港创新研究院再生医学与健康创新中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创新中心试运行,粤港澳大湾区院士联盟在香港成立,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与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暨南大学等合作共建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获批设立,跨区域、跨领域、跨产业的综合性技术创新平台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撑。截至2021年底,华南技术转移中心已集聚港澳及内地优质创新资源6万余项,吸引全国750多家优质科技服务机构和3000多家科技型企业入驻,上线科技服务产品3600多件,促成交易服务额8.68亿元。
要素聚起来,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聚焦新一代信息通信、先进电池材料、高端医疗器械、智能装备、智能移动终端和超高清视频等细分优势领域,大湾区培育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一期项目全面启动建设。据统计,广东省科研项目财政资金跨境拨付已超过3亿元人民币,惠及10余所港澳高校和科研机构。
创新战略落实落细,创新成果加速涌现。2021年,大湾区内珠三角9个城市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5.7万家,专利授权量达到78万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近10万件。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显示,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连续两年居全球第二,高于北京、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在提升创新能力方面效果显现。
日前,由深、港、澳共同发起的“科创中国”大湾区联合体落户前海,首批将建设大湾区创新药物中心、大湾区智能制造中心、大湾区碳中和技术与产业创新中心、亚太电竞中心和“科创中国”大湾区产业发展基金。这将是大湾区构建开放型融合发展的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的又一次尝试。
资源聚集增强创新能力,促进技术进步,进而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粤港澳大湾区正围绕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战略定位,努力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推动新兴产业发展。
《 人民日报 》( 2022年05月30日 08 版)
值此第六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谨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祝贺,表示诚挚的慰问!
科技工作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人才力量,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长期以来,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主动担当作为,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技术服务、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丰硕成果,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广大科技工作者大有可为。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要始终坚持“四个面向”,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发展后奥运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加强科研攻关,推动成果转化,大力营造创新创业浓厚氛围,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各级党委、政府要关心支持科技工作者工作,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着力优化创新环境,认真落实研发经费加计扣除等普惠性政策,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在建设创新型河北的火热实践中交出优异成绩单,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中共河北省委书记 倪岳峰
河北省人民政府省长 王正谱
2022年5月30日